郵 箱:xiaohm@swrchem.com 地 址: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西航港機場路近都段87號
郵 編:610225 電 話:028-85965643 028-85963609 028-85963240 傳 真:028-85964046
經過數年攻關,我國掌握了無循環甲烷化新工藝、甲烷化催化劑及反應器核心裝備技術,實現了對傳統工藝的顛覆性創新,使我國煤制天然氣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。這是從5月21~22日在青島舉行的2016(第二屆)中國新型煤化工國際研討會上傳出的消息。神霧集團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大連瑞克、中煤龍化等公司,歷時8年于全世界首次開發出了該無循環甲烷化新工藝。 據了解,我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,其核心甲烷化裝置全部采用國外循環甲烷化工藝。這種工藝的反應溫度通過循環氣量的調節來控制,存在循環氣量大、需配置高溫循環壓縮機、核心裝備及催化劑依賴進口、投資與能耗高、易“飛溫”等弊端。 據神霧集團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勤亞介紹,與傳統工藝相比,該公司研發的新工藝具有四大創新與優勢。一是取消了循環氣壓縮機,實現了工藝技術、催化劑及核心裝備的國產化,裝置綜合能耗降低25%以上,投資降低20%以上;二是通過氫碳比的分級調節,實現了氫碳比的精準控制,產品質量更加穩定易控;三是采用自主開發的耐高溫甲烷催化劑,性價比更優,運行費用低;四是開發了內置廢熱鍋爐的軸徑向甲烷化反應器,流程簡潔,易于大型化,降低整個項目的投資與運行成本。 中煤龍化采用新工藝建設的330立方米/小時(現已擴改為580立方米/小時)合成天然氣(SNG)無循環甲烷化中試裝置,于去年10月24~27日,接受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其進行的72小時現場標定。結果表明,該中試裝置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,各項參數達到或優于設計指標,實現了無循環甲烷化和碳氫比的分級調節,產品中CH4>95%、H2<2%,CO未檢出。同年11月23日,該工藝技術成果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,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。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,該成果創新性強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;節省了循環壓縮機的投資和相應能耗,節能效果明顯,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。 據汪勤亞透露,該新工藝現已用于內蒙古港原1億Nm3/年、內蒙古烏海3億Nm3/年、新疆勝沃4億Nm3/年等數個合成天然氣(焦爐煤氣、熱解氣或電石爐尾氣為原料)項目中;完成了13億立方米/年SNG工藝包編制。(中國化工報)